东兰县成立于1950年,地处于桂西北,云贵高原南缘,红水河中游;东傍金城江区,西界凤山县,南傍大化、巴马县,北邻南丹、天峨县,离自治区首府南宁市308公里,距河池市金城江区130公里,全县面积2415平方公里、总人口31.38万人。地处亚热带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土地、森林、生物、矿产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。东兰县历史悠久,资源丰富,素有“五乡”之美称。
将军之乡。东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,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、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,是邓小平、张云逸、韦拔群领导右江革命斗争、举行百色起义的策源地。革命战争年代,全县有9000多名革命志士参加红军、赤卫队和地方游击队,有1600多人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并锻造成长了韦国清、韦 杰、覃 健、韦祖珍、覃士冕等5位共和国开国将军;有6300多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,解放后仅登记在册的东兰革命烈士就达2266人,居广西之首,是全国各县革命烈士平均数的4倍多。
铜鼓之乡。东兰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,是红水河流域铜鼓文化的主要集聚地。目前国内馆藏铜鼓1400多面,而东兰县就有612面,占全国铜鼓收藏量的二分之一。东兰铜鼓文化精品蚂拐歌会、舂榔舞、瑶族猴鼓舞,以古朴粗犷、豪放传神而享誉国内外。东兰先后被命名为“中国民间铜鼓文化艺术之乡”和“中国铜鼓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。
长寿之乡。东兰山青水秀、环境优美、空气清新、气候宜人。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.15%,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5至9万个,是名副其实的“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县”、“中国长寿之乡”和“全国异地养老基地”。所谓“红色养心,绿色养身”,崇高革命精神的激励和优美自然环境的养育,促使东兰人民身心愉悦、身强志坚、勤劳朴实、勇敢智慧、和谐相处、健康长寿。目前,全县健在的百岁老人达91人,每10万人口中拥有百岁寿星30人,是联合国评定世界长寿之乡标准的4.3倍,且百岁寿星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。2010年以来,全县百岁及百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连续3年超过十万分之七。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东兰县“中国长寿之乡”称号。
板栗之乡。据《东兰县志》记载,明万历年间,东兰就开始种植板栗。东兰盛产板栗,其独特的风味在全国乃至海内外久负盛名,古时曾是皇宫的贡品。近年来东兰县板栗种植已发展到20多万亩,是中国重要的板栗生产基地之一,2001年被命名为“中国板栗之乡”。
乌鸡之乡。东兰乌鸡又名“三乌鸡”,盛产于革命老区东兰县,是中国特有的肉用、药用、观赏兼用型地方优良家禽品种之一,因其毛、骨、肉三者皆黑而得名,其肉质细嫩、肉味鲜浓,美味可口,营养价值高。东兰于2001年8月被授予“中国三乌鸡之乡”,东兰乌鸡于2013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