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上杭:一片茶叶的共富之约

2025-06-12 11:08:09来源:上杭融媒

涧清连竹色,山静带茶香。在闽西上杭,汀江奔腾而过,滋养了这片土地。茶产业蓬勃发展,在传承与革新的探索中,一片茶叶如何走出大山,奔赴它的共富之约呢?

1749698926201686.jpeg

下都砂睦团子茶:

传承古韵茶香,赓续非遗茶脉

在下都镇砂睦村的茶园里,下都镇人大代表、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郑浩兴与茶农们一同穿梭在茶树间,忙碌采摘茶叶。

1749698944330312.jpeg

“我们下都的团子茶传承了数百年,承载了代代相传的制茶智慧和茶香记忆。”作为“团子茶”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传人,郑浩兴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道。

下都茶叶发展历史悠久,最早可追溯到1736年之前的上杭县志。为了让这门古老技艺延续,在郑浩兴的积极建言下,砂睦村创建由党支部领办的“团子茶”红领共富工坊,定期举办斗茶赛、茶文化讲座、茶艺培训等活动,打响“团子茶”品质、品牌。

郑浩兴:“最关键的是要把制茶技艺牢牢掌握在手里,现在依托共富工坊,不仅提升大家的种茶制茶本领,也有更多的人加入。我们与农科所、院校携手优化提升传统加工工艺,打造茶文化体验园等等,让古老茶香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新生机!”

南阳联山高山茶:

拓展产业版图,铸就富农茶梦

南阳联山高山茶园,大片茶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,远处山峦起伏,山谷间梯田层层叠叠。

1749699055170214.jpeg

“过去小而散的一家一户经营模式下,茶农很难赚到钱。只有成立支部领办的农业专业合作社,采取“合作社+作坊+家庭农场”三级产业体系,才能整合全村的茶产业资源,让‘绿叶子’变‘金叶子’。”胡银春,一位从湖南湘西嫁入联山村的青年创业者,县人大代表,联山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,她从联山优质高山茶中看到了发展前景,从此与茶结缘。

1749699077597830.jpeg

胡银春积极对接上级政策资金及技术支持,经过三年培育,联山村已建成集中连片高山有机茶园1700余亩,成功培育3个标准化茶叶生产合作社,配套建设15家特色茶叶加工作坊,发展13家家庭农场,形成从鲜叶采摘、初制加工到精制包装的全产业链条。
      截至目前,南阳镇拥有国家级优质品种“梅占茶”和福建省优质种质资源“上杭观音”,5000余亩高山有机茶园,年产有机茶青约40万斤,年产值约5000万元。依托标准化茶叶生产合作社,配套建设高山有机茶园道路和标准化特色茶叶加工作坊,积极推动“山折水”“客家乌龙茶”等品牌培育,围绕“海拔高、云雾足”的特点,打好“生态有机牌”。

古田蛟潭高山茶:

融合科技赋能,开启茶销新篇

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的古田镇蛟潭村呈现一派丰收的喜悦:高山茶园里欢声笑语,村民正抢抓时令采摘春茶;制茶工厂机器轰鸣,制茶技师让“绿叶”散发出沁人的茶香。
“我们蛟潭村地处梅花山腹地,是上杭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之一,气候、地势与台湾阿里山相近,非常适宜高山茶叶种植。”古田镇人大代表、蛟潭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官奕清说。
茶虽好,但受限于分散经营、品牌缺失,起初茶叶卖不出好价钱,很多村民更倾向于外出打工

1749699153439513.jpeg

“那怎么办咧?”官奕清一度发愁,“后来通过一步步摸索尝试,我们探索了‘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’模式,茶农只需专注种植,技术、市场
和品牌支持由企业负责,销售难题由合作社统一解决。”

1749699209155646.gif

如今,在古田镇,茶叶种植面积约2000亩,注册有“蛟潭高山”“一品云茗”等多个品牌。利用彩票公益金在蛟潭村新建集茶事体验、茶艺
展示、茶叶展销、住宿办公、休闲康养等功能为一体的茶艺工坊,制定生产工艺及标准,促进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“三茶”融合发展。

据了解,截至目前,

上杭县建成高山茶生产基地15800多亩;

2024年总产量2053吨,

全产业链产值约3.2亿元。